设为首页

【征文集萃】陈罗书我和电大

发布:2019-09-18浏览量: 供稿:《湖北电大报》 打印本页

 

我是一九七三年的高中毕业生,一九七四年我在县瓷厂做临时工。在瓷厂工作的八年间,我拉过板车、描过图、搞过采购、担任过班组长和车间主任。七十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厂里许多有一技之长的人有的转干,有的晋升职称,有的调动工作,唯有像我这样爱好中文写作的人没有出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我参加过一九七七年全国第一次高考没被录取,我参加过刊授大学学习,我写过小说,幻想当一名作家,但这些都没有给我的生活带来变化。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一九八一年下半年,我在《中国青年报》的一则招生广告中获悉: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于一九八二年秋季面向全国招收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员,而且入学考试破天荒只考政治、语文、历史和地理,不考数学,这个消息对于像我这样既爱好文科又数理化基础极差的人来说不啻是天赐的福音。记得当时连一套正规的高中课本都搞不到手,汇了九块钱到辽宁《电大语文》编辑部邮寄了五本考试复习资料,我就是凭借着那几本复习资料考上电大的。可以想象,我在次年七八月间接到电大录取通知书时是怎样欣喜若狂。正如我的一位同学后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一首诗中写道:“我们是一群没有赶上头班车的姑娘(虚构的形象),匆匆忙忙挤在电大这趟末班车上……”

谁知,广播电视大学不同于全日制院校,它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平时见不着老师,听课就是听收音机,每学期期末考试都是中央电大和省电大出的题,市电大派出巡视员到各县监考,一次期末考试就是一次高考,考上电大容易毕业难。当时我们这个小县城考取的电大学生不足30人,平时大家都是在家自学,教学辅导班只是一个形式没有实际内容,当我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当初录取电大时的兴奋劲所剩无几。我当时已接近30岁并且有了孩子,上电大对于我来说也许是最后一次学习机会,不仅是要拿文凭,更重要的是要学点东西。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什么苦都可以吃,除此之外我什么都可以不要。为此,我辞掉了厂里车间主任职务,选择了全脱产的学习方式。三年中,我们全脱产的几位同学,硬是凭着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在学校那间不足20平方米阴暗潮湿的小房子里,早晨天未亮起床跑步做操,晚上不到12点不敢上床休息,圆满完成了学业,十几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大多都在80分以上。

电大毕业后,因工作需要,组织上调我到县轻工局编志办公室工作。编写志书是一件极其浩繁且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这对于我这个刚从电大毕业的文科生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在两年多时间内,我和编志办其他几位同志一道,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行程几千公里,调查千余人次,搜集和整理文书资料和口碑资料几十万字,在指导下属30多家企业完成厂志编写任务的同时,完成了20余万字轻工业志的编写任务,受到了县编志办的表扬,为电大争得了荣誉,也为自己争了一口气。

如今我已过了耳顺之年,电大学习生活在我的有生之年不会再有,但电大培养的以自学为主、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将在我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永存!


陈罗书,湖北电大八二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员。中共党员,公务员,现退休。出版散文集《小路弯弯》。

责任编辑:毕小艳

上一篇:副校长汤春来主持召开电大系统工作会筹备会议

下一篇:【征文集萃】吴晓光 回首向来处